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参考 >> 正文

高考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挑战(一)

时间:2017-11-03 00:00     编辑:     作者:钟秉林     出处: 访问量:

高考改革的动因与目标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高考为什么要改革以及目标是什么?第一,目前高考招生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这十几年来极具扩张,已经进入到大众化发展的阶段,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再过几年就要进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目前,高等教育在校的学生人数有3700万人,各类的高等学校达2800多所,专人教师接近160万人。在这样大规模的发展下,高校的分层、分类趋势非常的明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人才选拔的标准是多样化的,因此,选拔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现在单一的考试方式、录取方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再看一下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去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3%,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都在加快普及。现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受教育人口有2.6亿,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超过51万,专人教师超过1500万。在基础教育普及面非常广的背景之下,我们的中小学,包括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重心已经转到了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些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打破标准单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现状就显得非常的迫切。我们如何能够科学选拔合适人才进入不同类型的大学进行深造?高考改革如何服务引导我们的中小学加强核心素养教育?高考指挥棒是不是很科学,可以另外再讨论。改革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高考的公平性遭遇严重的挑战。确保高考的公平这是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现在高考的公平性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我们在制度设计的时候,思路很正确的。但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走样了,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高考加分问题,我们国家的高考加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补偿性加分,比如对少数民族子女、烈士子女给予适当的加分,这是维持社会公正的导向。政策补偿性加分今后还要坚持,关键要做得严谨。第二类加分是奖励性的加分,问题就出在这里。奖励性加分设计初衷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在高考录取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些学生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科技竞赛获奖或者是优秀的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设计初衷是好的,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局部失控的现象。

    教育部有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各个省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加分政策,加分名目繁多,覆盖面广。第二,加分值过高,有加10分、20分甚至30分的。我们现在每年有900多万名考生,同一分数线上都有几万的学生,所加分值过高有失公允。第三,在加分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身份作假的情况。有的家长通过种种手段给孩子违规的取得加分资格,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造成了极差的社会影响。另外,为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每年政府都发文三令五申,但我们每年都有个别省份出现高技术手段作弊、枪手代考、试题泄露种种违背教育公平的现象。

    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高考的公平性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在设计制度的时候有一些问题还没有出现或者还没有考虑到,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问题产生了,我们要引起重视。比如“异地高考”,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父母务工所在城市参加高考问题。过去,这个问题不突出,因为当时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还在小学、中学阶段,随着时间的延续到了上大学的阶段,这个问题就突出了。我们去年有28个省份都实行了异地高考政策,全国有12万多的学生符合异地高考政策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参加了高考,今年还要扩大。过去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高考的目的是从一大批考生当中选拔少数优秀人才进入大学深造。现在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弱势群体,比如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他们的子女入学机会是否公平的问题就突出了。“异地高考”、“弱势群体入学机会”这些问题使得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地遭到侵蚀,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冲击了社会公信力。因此,高考必须进行政策调整,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一是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二是优化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三是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简单地讲,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考改革希望达到的三个目标。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体现了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第一,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我个人这么多年在教育领域的工作经验,我以为教育的关键就是要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第二,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考生和高校之间能够相互选择,政府就起宏观调控保证公平的作用。

    我们国家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高校关注、初中小学关注、教师关注、家长关注、社会也非常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几亿学生未来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遵循规律、试点先行、协同改革、稳妥推进。2014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启动高考改革,上海、浙江两个省份率先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两个省份2014年进校的高一学生按照新方案进行改革,2017年实施新的高考制度。政府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我作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也多次到上海、浙江进行高考改革的巡视和专题的调研。

    选拔人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同时,高考还涉及到了社会公正,成为社会流动的阶梯。现在很多考生希望通过考入好的大学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境遇,尤其是农村的考生,希望通过考入大学能够跨越城乡二元结构。实现阶层的递进,高考是唯一的通道或者说是最主要的通道。随着教育的规模扩大,关注教育的群体也在不断地增加。每个群体都要反映自身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高考改革决策的出台,举措的实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举个例子,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特长加分设计的初衷是鼓励孩子发展艺术特长,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比如分数过高、身份做假。现在取消特长加分,绝对不是不鼓励孩子们全面发展。我们鼓励孩子发挥体育艺术特长有很多通道。比如,报考大学的体育艺术类专业,通过专业测试就可以获得加分。另外,我们有90所大学自主招生,学生提供相关证书、获奖证明,通过综合测试,也能获得高校加分资格。

    我们给体育艺术特长生提供了这么多进入高校的通道,如果还在要求高考加分,这就有点强词夺理。农村的子女怎么办?一般工薪阶层的子女怎么办?前几年开座谈会准备取消政策的时候,大部分代表都是同意的,当然也有不同意的。有家长当面给我讲过,孩子幼儿园开始学钢琴,今年考过了钢琴九级,几十万的成本已经付出,明年参加高考,加分政策说取消就取消,对我们这样的阶层是公平的吗?我的机会成本谁来补偿?这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把这个观点单独拿出来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政策是要有连续性的,所以2015年我们保留了一些体育艺术加分的项目,但是限制了最高是加5分,2016年高考体育艺术特长加分全部取消。每一个高考政策的出台都是在利益博弈当中进行的,高考改革是复杂的、艰巨的,我们还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