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1日,中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建设学科名单亮相,相关高校也纷纷亮出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无疑,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对于学校是极大的机遇,学校在名誉和经费上都将大有斩获。
然而,要在如此大范围、多样化的高校与学科中遴选出建设对象,加之教育评价的复杂和遴选经验的缺乏,最终定出的建设对象未必百分百确切也是毋庸置疑的。为此,理性对待建设名单非常重要。
如果说,“入围”高校是“白马”,那么,未“入围”高校,一样有机会成为“黑马”。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高校“双一流”建设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最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再次强调,“双一流”建设要突出绩效导向,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表态,“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所有一切表明,国家“双一流”建设将十分坚定地破除“入围”高校身份固化、利益固化的弊端,不搞“终身制”。
“双一流”建设说到底,要的是业绩和成效,所以,创建公平竞争机制和环境,让“白马”“黑马”向着目标竞相奔驰是众望所归。
“双一流”建设要以业绩为本,通过公平竞争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提升。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表现。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不同层级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就是要把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推向高等教育强国。只有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平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高等院校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整体上抬高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水平,才能促成从中生长出世界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反之,如果没有夯实的基础与和谐的生态,中国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又何以支撑、依靠而挺拔高耸?
“双一流”建设凭业绩说话,在公平竞争中自然拔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出了学界和社会大众的心声。大家期盼的是看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看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及学科对中国、世界贡献出各类精英人才和原创性高科技成果。
说句实在话,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等院校都在奋力“快马加鞭”发展的态势下,中国高校欲冲到最前端,唯有追赶、超越!靠什么?靠的是高校的雄心、智慧和超常规的拼搏,靠的是令人信服的业绩和成果,靠的是政府和社会共同营建的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保障机制和竞争环境。
“骏马”是赛出来的,“双一流”也绝非金钱堆砌能成。否则,靠金钱能够买到或引入成果与人才,此举本身不就证明自己还不是一流?
为此,政府、高校和社会在“双一流”建设中还需要做的有:
制定绩效评价方案和配套支持政策。
国家明确“双一流”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及时跟踪指导。开展中期和期末评价,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早日公布绩效评价方案和配套支持政策,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以绩效为导向的动态支持政策、公平竞争环境得以落实,同时也及早提请高校加紧建设,打破以为成果验收只是走走形式的定式思维。“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建设学科有进有出,一切凭实绩说话。
支持高校亮出建设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国家文件多次明确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有权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同时,高校也需要相对宽松、安静的内外部环境来专心致志搞建设。为此,政府可建立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公布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建设学科、绩效评价情况等。当然,此平台也应该接纳未“入围”高校自愿主动亮出建设目标、方案和实际成果等信息。所有建设成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判。
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对“双一流”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对“入围”高校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等给出综合结果。而未“入围”高校,应该也可以申请被评价。应该说,此项教育评价不会比遴选建设名单来得简单,而它对于高校个体及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效应则更大。为此,要特别发挥第三方评估重视被评估方特点的优势,以使评估活动更科学和高效。
加强财务审核,保证经费严格用在建设上。
目前,中国高水平大学的教育经费相对宽裕。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财政投入理应用在建设项目上。搞建设,该花的钱完全应该花,但为了花完钱而去花钱,这无助于“双一流”建设,更会适得其反。建设经费用不完,可作为下一轮的滚动资金,也可投向有需要的地方。还有不少高等院校因资金短缺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事实。总之,国家的建设资金一定要花明白、花高效,这也是一种更广义的公平竞争。
“双一流”建设重业绩、重成效,轻身份、轻资历,让“白马”“黑马”驰骋疆场,跑在最前端的就是一流的“骏马”。